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 卢楚怡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河南省长垣市的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灯火通明,全线复工,争分夺秒全力赶制口罩等医用产品。即使是在复工人手紧缺的1月底,长垣市也能保证医用口罩165万只、防护服5000套的产能,助力战疫前线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在巨大的口罩需求面前,挺身而出的长垣市以“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名声响亮全国。长垣出品的卫材产品种类繁多,远销国内外市场,技术及质量在同行业中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卫材产业高地。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垣发展至今,背后也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漫长四十年。
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名不见经传的贫乏之地:地下无矿藏,地上无资源,历史上多遭水患,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城镇化与工业化道路挑战重重。1978年,长垣县人均gdp仅156元。这样一个没有资源匮乏的县级市,如何在工业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无中生有”的之路,成长为今日的特色产业集聚地?
“自下而上”的产业路径:从市场做到生产
在改革开放初期,长垣劳动力外流,在外多数从事小商品推销,包括卫材销售,由此诱发了这一产业的地方生命力。一个村或一个镇的附近村民相互帮扶,吸引越来越多村民进入产业从事卫材销售。随着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萌芽,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群。
由于早期技术门槛相对不高,附近村民通过模仿学习,逐渐掌握了卫生耗材的生产技术。有经验、有资金的早期企业家通过组织转化、或与其他作坊合并成为正规的生产企业,由此形成了当地第一批企业家群体。同时,县委、县政府实施“回归工程”,引导人才返乡创业,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随人才回流,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
通过这样“集聚、循环、累积”的过程,长垣逐渐发展成为医疗卫材生产基地,并建立起了专业市场。在这一阶段,产业集聚形成了品牌效应,吸引外地生产及销售公司的进入,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如今,长垣不仅仅满足于生产口罩等低值耗材,而是借助卫材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长垣模式”的经验启示
对产业起步较晚的地区而言,如何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探索发展,是值得持续探讨的长期议题。“长垣模式”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1.由销售集群转向生产集群,逆向推动第二、第三产业融合。一般而言,产业链延长顺应着“从上游到下游”的趋势,从生产制造逐步拓展至市场销售。而原料缺乏、制造基础薄弱的长垣县走上了一条逆向道路:先有销售,后有生产。在产业发展初期,八万余人的农民营销员队伍在全国形成了稳定的市场网络,由此推动产业向生产环节延伸。换言之,扎实的产业配套基础为制造业准备了优渥的土壤。因此,在注重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完善产业配套、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应成为必要举措。
2.政府扮演“服务者”角色,支持引导产业发展。长垣县委县政府通过感情联络、政策引导等措施,吸引外出人才回乡置业,并持续执行人才引进战略。为了营造民营企业留得住、快发展的氛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经营环境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区域内各种资源,并做到“换届不换政策,人变事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保证了政策与规划的连续性。因此,政府进行产业引导,做到“保障政策执行、保障措施连贯” 尤为重要。
在中国,像长垣市这样以专业村、专业镇形式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形态。这些产业集群由于柔性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大量中小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在各自行业形成了巨大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有力渠道。同时,早期成形的集群产品多与民生用品息息相关,如今成为了保障社会民生有序运作的中坚力量。此时,长垣口罩生产线仍在开足马力,把合格、标准的医用口罩送上战疫前线,“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更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尊龙凯时网址的解决方案。
尊龙凯时网址 copyright © 1998-2022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400-639-993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