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20年前没有健康产业,如今巨大的健康产业却成了金融风暴中少数“不缩水”的行业之一。健康中国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俨然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规划的实施必然带动和促进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及养生保健产品的需求。未来10年是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谁能占据上风口,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中国首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北美、欧洲和日本。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超过65%集中在美国,21%在欧洲,日本占10%。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生产决定权往往掌握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手中。这种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显现出“低端锁定”效应,其负面影响日益严重,这使得我国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十分被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北美、欧洲和日本。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超过65%集中在美国,21%在欧洲,日本占10%。
和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的特点,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综合看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所示:
追赶美国 中国首个生物医药国际化创新产业集群即将诞生
2018年11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引发了《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此次通知的意义在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作为政府行动方案的纲要,并且配套了以产、学、研、价等全产业链相关各部门的协同战略。
此次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从上海开始,中国将迎来医药创新的产业集群新纪元。众所周知,一个产业成熟与产业链优从的标志的形成需要从早期科研、到初创公司汇集(只有少数突破性前沿公司是难成产业气候的,不论是政策扶持的话语权、还是行业规范的实施力、亦或人才聚集的影响力都难以实现),再经历规则优化,直到出现产业集群才被认为某个产业链发展成熟了。
综观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1.顶层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家层面,缺乏统筹的空间布局规划,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地方层面,由于缺乏全省、全市或者全县层面的空间布局,园区数量众多、分散且规模较小,园区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缺乏明确的区分,在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方面,出现区域内部与周边区域低水平重复,甚至导致恶性竞争等问题。
2.园区产业准入、退出与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准入层面,缺乏明确的产业审核机制,导致园区招商方向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此外,中西部某些不发达区域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由于产业准入门槛低,易产生承接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产业等问题。
产业考核层面,政府在对园区考核时,并未基于园区的定位与发展导向,而是以园区产值、税收贡献等指标为导向,缺乏对产业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产城融合效果等指标的考量。
3.产城分离,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
部分园区在规划之初,并未关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大都着眼于“工业区建设”,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城市化功能的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的配套服务力度不足,对产业区的支撑性不足,影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化人才缺乏,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由于研究开发人员培养周期长,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滞留在国外,国内缺乏优秀人才,尤其缺少技术兼经营型人才。此外,我国现有生物技术人才偏重于理论研究,产业化人才相对缺乏。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常出现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产业化成本很高而无经济价值。
5.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欠佳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环境的改善,虽然我国有些地区制定了相关政策,形成了一定的有利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但从整体上来说,还亟待改善,亟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需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使之与国家投资相配合。
尊龙凯时网址 copyright © 1998-2022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400-639-993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