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项目立项报告书编制要点-尊龙凯时网址

2018-05-16 17:58:16 可行性研究指南

第一章、养老院项目概述

当前,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在已有床位的基础上,还需要新增1万张床位才能基本满足两年后老人入住养老的需要。除了国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方式外,民办养老机构将成为养老床位缺口的最大补充者。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市场发展概况

一、空巢引发的老年人身心问题。

空巢老人最容易感觉孤独、寂寞。昔日工作繁忙,子女绕膝。而今子女离巢,自己退休后又无事可干、行动不便、身体不好、得不到以前所受的重视和尊敬,丧偶、丧友、生病等,老人当然会产生寂寞、孤独的心情。寂寞孤独最易导致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不稳、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部分。

二、农村老人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覆盖城镇就业者,而这只占全部人口的很小一部分。我国老年人口70%以上在农村,要解决我国养老问题,难度最大的当属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险快速发展,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进展缓慢,农村集体经济的消失,现在农村的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的生活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境地。

三、养老院太少。

目前,中国现有的各类养老机构,大 部分条件简陋,缺少完备的服务设施,即便如此,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也仅有1201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1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至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 面对人口的老龄化及养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养老金太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现在大多数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绝大多数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了,但是退休金大部分都在400元到500元之间。社会养老院太少且收费过高,一般的退休工人根本住不起,而且我们的医疗保险存在严重不足,养老金水平太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第三章、市场供需调查分析

一、机构养老方式

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准生活照顾和健康护理。养老院等机构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和扩大的家庭,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生活照顾、饮食调理、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服务。生活照顾有护理员,饮食调理有营养师和厨师;相对于空巢的居住方式,这里有交流对象,可以摆脱孤独、寂寞的困扰;身体不适有医护人员,其中部分机构还包含了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的功能。在我国,这种养老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机构养老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机构养老对于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是在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不足的情况下,还表现出床位利用率较低的特点。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服务和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较少、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只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和卫生保健,而对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考虑不足,致使老年人不愿入住或入住后再退出。加之很多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因此需要缴纳不菲的费用, 很多老人或家庭负担不起。

二是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主体不明确,具体到哪方提供者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资金来源怎样分配,各自责任方面有何区别等有待定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问题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和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低。

二、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综合优势。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既可以发挥家庭的功用, 同时又能发挥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更能代表社会化养老趋势的发展方向:

其一,减轻家庭成员的压力。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看, 居家养老除了家庭成员提供服务外,主要来自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照顾。这样家庭成员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学习, 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生活压力。

其二,节约社会养老成本。社区居家养老使养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它可以利用老年人家中原有住房、家具、生活设施等物质资源, 这样就节约了社会对养老物质资源的投入资金, 大大节约了社会养老成本。

其三, 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一般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 能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服务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 随喊随到) , 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这样在增加社区就业的同时, 提高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三、家庭养老方式

中国是礼仪之都, 一直保留着“孝道”传统,敬老和养老是优良社会的风尚, 并把它作为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衣食无忧, 儿孙绕膝是人们满意的老年生活。自古以来, 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同子孙后辈们一起生活, 由子女们赡养和照料, 借助外来力量养老被视为是晚景凄凉,或子孙不孝, 家庭养老已成为我国最具人情味和最富生命力传承意义的养老方式。其次,这也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的需要。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代际之间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精神上的互相慰藉,老年人的地缘文化观念更加浓厚,左邻右舍的情感维系更为重要,老年人一般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机构的条件再好,也无法完全取代家庭所能带给他们的舒适和满足感。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弱化:

空巢家庭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加,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其中城市为14.6%,农村已超过2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无暇也无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第四章、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一、继续支持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大量存在,通过家庭或社区养老不能保证这些老人获得满意高效率的服务,而机构养老是实现优质养老的较有发展潜力的途径,它在满足养老的连续性、专业性、及时性方面,特别是对那些不能完全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照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构养老在保证其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应该向以下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资,重点保证“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经营性的养老机构遵循市场化原则,可以向高端发展,走优质高价的发展之路,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高端需求。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最终目标

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机构养老发展不足, 而社区居家养老融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适合我国国情。从以上政策中也不难看出,随着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养老服务供给应该在社区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而我国开始大力鼓励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代表着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关于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体责任地位,整合社区资源, 使原本是闲置的资源或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在城市,增加托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倡议、引导志愿活动及建立劳务储蓄制度等方式,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农村,首先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探索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

第三,引入市场机制, 走福利性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适当的市场化模式会促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拓宽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的效率。 总之,新时期的养老方式应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 以社区居家养老为目标, 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建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

1

可行性研究指南

尊龙凯时网址 copyright © 1998-2022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400-639-993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产业咨询热线: 400-639-9936
顶部
网站地图